教育之路,家长提升之路

作者: 来源:网络转载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22日

      有人说,孩子的心是一块奇妙的土地,播下一粒思想的种子,就会有行为的收获;播下一粒行为的种子,就会有性格的收获;播下一粒性格的种子,就会有命运的收获。怎样才能给予孩子全面而科学的教育?就需要家庭与学校各司其职、相互补充,正确认识和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用科学的目标支持孩子的学习和发展。
      一、育人先育己
      孩子出生后,从小到大,几乎2/3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有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教育,都是家长 以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的教育影响着子女。这种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 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其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当大,伴随着人的一生,可以说是活到老学到老,所以有些教育家又把家长称为终身教师。作为家长只有在孩子的心灵中种下善良、勇敢的种子,他才能开出真善美的花。
      二、齐心协力,共同面对
      孩子的教育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一个人能够承担的责任。面对孩子,在教育上,全家人必须统一战线,形成合力。尤其是父母,对于孩子来讲,教育的一致性,会让他们对此深信不疑,也有利于提高家长的权威,而其中更要爸爸的地位与作用。
      三、身教重于言传
      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了榜样的作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环境,孩子的真正“启蒙教师”是自己的父母!教会孩子做人是孩子成长的首要条件,在孩子们用询问的眼光注视世界,同时,认识世界的时候,在他的眼中最常见到的,是父母,父母的言行正表达着他们自己的人生态度。父母最先总是被孩子无条件认定的,于是并无意识的,但模仿对象就由此确定了。因此,作为家长事事必须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起良好的榜样,以堂堂正正的人的形象,留在孩子心目中。 堂堂正正的人应该是一个正直的人、有责任心的人、言行一致的人、守时惜时的人。和孩子说一百遍不如你做一遍,或者说不如你带他经历一遍,生活中遭遇的挫折教育,别人的大度,能让孩子深刻领略宽容的魅力。
      四、品行先于学习
      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但品行是全家人的事,“养不教,父之过”,这里的“过”不是孩子没有学识,而是他却乏教养,这是父母之间应该达成的共识。不能总以学习成绩衡量孩子的表现是好是坏?但是他爸爸一定会关注他的站立行走的姿态,一定会看他做事的态度,一定会纠正他吃饭、穿衣和家里老人说话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