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来袭,宝爸宝妈莫慌莫急!

作者:办公室 来源:网络转载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18日

 一.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多为柯萨奇A组)感染引起的一种病毒性咽炎,好发于夏秋季,主要侵袭10岁以下儿童,成人也可被感染;其感染性较强,传播快,呈散发或流行。

图片一.jpg

二.临床表现:

病毒潜伏期一般为3~6天,前驱期患儿多以突发高热开始,持续1~2天可达39~41℃,继而可发现咽部充血,在咽腭弓、软腭、悬雍垂的黏膜上可见2~4mm大小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1~2日后破溃形成小溃疡,经1~5天溃疡愈合,体温消退;病程为1~2周左右。患儿因溃疡疼痛表现出烦躁不安、流涎、呕吐、厌食等。本病有自限性,患儿大多数恢复良好,极少数可合并脑炎等严重并发症。

三.传染源:

患者及隐性感染者(包括成人)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四.传播途径:

病毒通过传染源的飞沫、唾液及破溃的疱疹液排出,可直接经肠道、呼吸道直接接触进行传播,也可间接经被污染的手、食品、衣服、用具等传播。

图片二.jpg

五.如何预防疱疹性咽峡炎

目前没有疫苗可预防该病,并且引起该病的是一组病毒,存在重复感染发病情况。所以,应重视保持个人和室内的卫生,减少接触病毒机会:

1.勤洗手、吃熟食、饮用干净的水、勤晒太阳;

2.家庭及托儿所、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单位都应常开窗通风;

3.应尽量少去人多嘈杂的公共场所;

4.合理安排学习娱乐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防止疲劳导致免疫力降低;

5.保持运动,增强抵抗力。 

小提示:

1. 患儿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可恢复正常学习和外出活动。
2. 手足口病与该病同属肠道病毒感染,发病和传播途径相似,部分手足口病患儿以疱疹性咽峡炎为首发症状,随后可在手掌、足底、臀部等部位出现典型的红色皮疹,应注意观察孩子手、脚、屁股有无疱疹出现,以防手足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