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由于其变异快、传播力强,一直对人类社会造成广泛的威胁。常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感染者绝大多数为轻症病例,以青少年为主,病死率低。绝大多数流感病毒感染的病例急性起病,伴有发热、咳嗽或咽痛等急性呼吸道症状。
(一)预防措施:
(1)尽量减少去人群密集处,室内注意通风;
(2)室内空气流动缓慢,大量流感病毒积存在室内,定期消毒可以及时杀灭病毒,消除孩子流感隐患;
(3)做好手卫生,并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增强自身免疫力;
(4)接种流感疫苗是目前预防个体发生流感最有效的措施;
(5)如有相应流感症状,家长应及时送患儿到医院就诊,听从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
二、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常见血清型有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发病人群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重症死亡主要集中在3岁及以下儿童。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呈自限性,7~10 天病程后痊愈。目前肠道病毒无特异抗病毒药,以支持和对症治疗为主,早期识别重症是成功救治的关键。
(一)预防措施:
(1)进食前、如厕后、处理呕吐物或更换尿布后应洗手;
(2)不要与他人共用毛巾或个人物品,经常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物品表面,如家具、玩具等;
(3)接种EV71疫苗的适龄儿童为6月龄~5岁,建议尽早接种,低龄儿童尽量在12月龄前完成2剂次接种程序;
(4)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5)为防止将病毒传染给别人,患病儿童应居家隔离至康复后一周;
(6)避免与手足口病患者接吻、拥抱等密切接触。
三、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腹泻,传染性强,极易通过粪口途径或间接接触被呕吐物、排泄物污染的环境及气溶胶传播,除此可经食物和水传播,常引起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暴发。
(一)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饭前便后及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掌握“七步洗手法”。
(2)注意饮食卫生。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不洁食物,生熟食品要分开。
(3)远离呕吐物。及时规范清理患者呕吐物及排泄物,并做好环境消毒。
(4)学校及托幼机构应做好晨检和因病缺课病因追踪工作。发现学生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要求患病学生及时回家隔离治疗,并按规范进行消毒处理;一旦出现聚集性发病和突发疫情时,应及时向辖区疾控中心报告,在相关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疫情调查和处置。
四、过敏性鼻炎
由于春季各种植物生长茂盛,是过敏性鼻炎的高发季节。儿童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吸入外界过敏原而引起的以鼻痒、打喷嚏、流清涕等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主要的临床症状有鼻痒、打喷嚏、流鼻涕、鼻塞、鼻涕倒流、夜间突然咳嗽等。和感冒不同的是,过敏性鼻炎一般多是在气候改变时、早上起床时、或空气中有粉尘时发作,这种现象一般持续10~20 分钟,一天之中可能多次间歇出现。
(一)预防措施:
(1)在易感季节期间,应尽可能限制户外活动,尤其是避免接触花草或者腐烂的树叶等,外出可戴口罩;
(2)在花粉季节不要在户外晒被子和床单,防止户外变应原如花粉等粘到被子上;
(3)用湿度调节器来减少室内的湿度,最好使空气湿度降到50%以下;
(4)保持室内清洁,去除尘螨,同时注意减少真菌和霉变的发生;
(5)要尽量避免给患了过敏性鼻炎的儿童食用含有大量异体蛋白、有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如海鱼、海虾、鸡蛋等食物;
(6)指导儿童从夏天开始用冷水洗脸,使皮肤经常受冷刺激,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以保持鼻腔呼吸道通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