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五月防病小要点

作者:办公室 来源:网络转载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13日
      立夏过后,随着气温和湿度升高,各类病菌的繁殖滋养,容易引起儿童的身体不适,在防控新冠肺炎的同时,需要警惕手足口病、细菌性肠道传染病、水痘、蜱虫病等疾病,做好预防措施!
      一、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多发生于5岁及以下儿童。每年5—7月是高发期,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口、密切接触等方式传播,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皮疹或疱疹。
      1.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在触摸口鼻前、饭前便后、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用清水、洗手液或肥皂洗手;
      2.注意室内外的环境卫生,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3.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避免与有发热、出疹的儿童接触;
      4.幼托机构应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因病缺课登记制度、疫情报告、通风消毒等措施,发现病儿及时隔离上报;
      5.家中孩子出现发热、出疹等异常症状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就诊途中应规范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接触他人。
      二、细菌性肠道传染病
      细菌性肠道传染病是由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包括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等,每年5—10月为高发季节,临床症状以腹痛、腹泻、呕吐为主,有些伴有发热、头痛、肢体疼痛等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该类传染病主要经食物、饮用水、日常生活接触等途径传播。
      1.吃剩的饭菜要放在冰箱储存,不要吃未在冰箱储存或储存时间较长的食物,冰箱内短期存放食品,食用前要蒸煮热透;
      2.饭前、便后和加工食物前要用肥皂水、洗手液等清洁剂认真彻底洗手,防止病菌经手入口;
      3.幼托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要落实晨午检及因病缺课登记制度,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原则,做好传染病监测和报告工作;
      4.喝开水,不喝生水,不使用不洁的水漱口、刷牙,不要用不干净的水洗食具、水果、蔬菜和其他食品;
      5.一旦出现腹泻、呕吐,尽早到正规医院肠道门诊就诊,以便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和处理。身边有腹泻患者或家人腹泻时要注意饮食隔离,做好餐具的消毒,尤其对患者粪便、呕吐物等要做好消毒处理,避免造成水源和食物污染。
      三、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感染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染,容易在集体单位出现聚集性疫情,患者多见于儿童。水痘呈向心性分布,最初出现于身躯(前胸、后背),且分布较密集,然后向面部和四肢散布,持续3~4天,然后变干、结痂。水痘多为轻症自限性疾病,伴有发热、特征性皮肤疱疹,少数严重并发症,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
      1.增强个人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水痘流行季尽量避免儿童前往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2.目前的水痘疫苗接种程序是对1周岁以上人群进行两剂次的接种;
      3.学校和托幼机构一旦发生水痘病例,要密切配合疾控部门和属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水痘患病儿童要隔离治疗和休息,等到疾病痊愈后,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具复课证明,才能回园回校继续上课;
      4.防止水痘患儿用手抓破疱疹,以免引起炎症或留下疤痕。如果患儿出现持续高热、呕吐、嗜睡等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医;学校和托幼机构要定时开窗通风,保证空气流通,落实日常消毒措施,对教室及周围的环境进行消毒,防止后续病例发生。
      四、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简称发热伴),俗称“蜱虫病”,是一种由新布尼亚病毒引起的、以蜱虫为传播媒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5—7月为蜱活跃期,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区生活、生产的人员以及野外旅行者易感,除被蜱虫叮咬外,接触患者的血液和体液也可能被感染。临床上以发热(多在38 ℃以上),胃肠道症状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肝酶、肌酶升高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大多数患者有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和乏力等表现,少数重症患者可因多脏器损害而死亡。
      1.外出游玩时,尽量避免让儿童长时间在草地、树林中坐卧,以降低蜱虫叮咬的概率;
      2.户外活动时使用驱虫剂喷涂裸露在外的皮肤,应穿长袖衣裤和胶鞋,尽量穿浅色衣服;
      3.外出回来后,及时洗澡换衣服,仔细检查儿童衣物与体表是否有蜱虫附着,有无被蜱虫叮咬,重点查看头皮、腋窝等处;
      4.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等可疑症状或体征,应当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5.一旦发现有蜱叮咬,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下蜱,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必要时,及时向医务人员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