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良好的观察能力

作者:   来源:网络转载   录入者:admin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15日

学会观察各种事物是孩子获取知识和经验的重要手段。但幼儿的观察能力虽然敏锐,却不成熟,常常具有笼统、不稳定及不深入的特点,同时也缺乏观察事物的方法。良好的观察能力具有主动、精细、稳定、深入和条理化的特点。为此,家长可以尝试从以下一些方面做些引导的工作。

其一,激发孩子主动观察的欲望,使其想看、想闻、想摸。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没有两件东西是完全相同的,小至两片树叶,大至两棵大树,他们有相同的地方,但 也一定存在差别。在孩子的生活中,比如司空见惯的食物中,引导孩子“同中寻异”和“异中求同”,会极大的激发孩子精细的观察事物的积极性。

其二,为孩子创造良好的、丰富的观察环境,提供适宜的观察对象。单调的环境缺乏激发孩子观察的欲望,但虽丰富却又过于杂乱的环境也不好,孩子会东张西望,不知该看什么。让孩子观察的对象,要具体、生动、活泼,具有好看、好听、好玩、好闻、好尝等特性中的某些特性,她们会吸引孩子,引起孩子的兴趣。

其三,教会孩子一些观察方法。方法一:放大。有些熟悉的东西,平常看来没有什么稀奇,但放大以后,就会发现新内容。比如,将手指放大,看看平时看不清的指纹;将树叶放大,看看叶片的脉络;将雪花放大,看看雪花晶体的形状。

方法二:缩小。走进一个公园,五光十色,花草众多,必须走进每个角落,才能一一看清他们;水本是透明的液体,但大江大河的水却可能混黄,大海里的水又是蓝蓝的,只有用一个小碗舀一碗看,才能发现他们是透明的。方法三:深入。有些事物表面看着相似,实则性质有极大不同。比如,苹果、梨、土豆、白薯都是可以吃的,但把他们切开来看看里面,苹果和梨是有种子的果实,而土豆和白薯是不含种子的块茎。方法四:比较。客观事物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发现相同和差异,使观察步步深入。比如,狼和羊,共同之处是都有四条腿、有毛、会跑、会叫等,不同之处是毛色不同、叫声不同、吃的东西不同等。方法五:演示。演示可以帮助孩子看清事物特性和事物间的关系。比如,将玩具小汽车放在不同的地面上跑,其速度和稳定性都会不同;将皮球、木球、铁球放在水里,沉浮的情况不同。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