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秋季以来,由于早晚及室内外温差较大,使呼吸道黏膜不断受到乍暖还寒的刺激,加之刚经过夏季,人体消耗较大,免疫力下降,给病原微生物乘虚而入的机会,是各种传染病易发生的季节,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呼吸道疾病——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下面教大家认识一下流感与普通感冒的区别。
一.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潜伏期短、传播能力强的特征。流感病毒变异的复杂性和传播迅速的特点使其具有很高的传染性,流感病毒表面抗原易发生变异造成流行,对人类的健康危害极高。
1.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多表现为高热(体温>38.5℃),畏寒、寒颤、身体不适、鼻塞、流涕、头痛、肌痛、咽痛、咳嗽、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严重;
2.呼吸道症状较轻,主要以空气、飞沫传播为主,流感引起的呼吸道并发症也较为常见,如鼻窦炎、支气管炎、病毒性肺炎、继发性细菌性肺炎,肺外并发症罕见;
3.流感通常具有明显季节性,传染性强,症状通常持续2~4周,出现并发症时病程会显著延长,病死率明显增加;
4.流感人群普遍易感,为自限性疾病,部分患者可自行痊愈,症状较重者经及时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等可治愈。
二.普通感冒: 感冒是一般人在着凉、劳累等因素引起的以鼻咽部上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最明显的就是鼻塞、流涕、打喷嚏,没有明显发热,体力、食欲都没有明显影响,一般也没有明显的头痛、关节痛、周身不适等症状。
1.感冒患者一般上呼吸道症状很重,但是全身表现很轻,甚至还有一定的精力体力可以继续工作,一般来说没有危险;
2.感冒患者经常出现打喷嚏、流鼻涕等上呼吸道症状,但乏力、发热、咳嗽等症状都不太明显;
3.主要表现为鼻和喉部灼热感、鼻粘膜红肿、鼻塞、打喷嚏、流鼻涕,全身不适和肌肉酸痛也可出现,但全身症状相对较轻,通常不发热或轻中度发热(体温<38.5℃)。 普通感冒传染性较弱,季节性不明显,病程相对较短,多呈自限性,多数患者1周左右即可痊愈,约1/4的患者持续2周,在治疗上主要以缓解症状对症治疗为主,可自行使用解热镇痛药物、镇咳药物、抗组胺药物、维生素C等,通常不需要医院诊治。但如果持续发热或高热、咳嗽、咳痰或出现鼻窦炎、支气管炎等并发症或服用药物后症状不缓解,应及时医院就诊。
三.呼吸道疾病预防小技巧:
1.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均衡营养,做到不挑食、不偏食,同时要加强体育锻炼,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物;
2.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流感病毒可以通过污染的双手接触口腔、鼻腔、眼睛黏膜而感染,因此勤洗手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戒烟戒酒,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至少开窗通风两次,每次至少10-15分钟;
4.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5.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应佩戴口罩,不随地吐痰,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上臂或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口鼻;
6.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居家休息,及早就医;
7.疫苗接种。流感是病毒性传染病,目前没有特效治疗手段,因此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建议在流感季节来临前、在医务工作者指导下为孩子接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