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儿童健康防护指南

作者:办公室   来源:网络转载   录入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14日

      寒已过,气候已经进入“三九天”,正所谓“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三九是从冬至逢壬日算起的第3个寒天,是一年中最寒冷的一段时间。因气温低与环境干燥的特点,致使大部分病毒在冬季可以快速传播;人体器官和组织也因为气候的变化而变得更为脆弱,所以冬季是各类疾病高发的时段,尤其是对于抵抗力与防护能力较弱的儿童青少年来说,更要多加防范,做好各类保护身体健康的措施。
      一、冬季疾病预防
      1.新冠肺炎疫情和呼吸道传染病防控
      新冠病毒的特点是耐冷畏热,其能在冬季存活得更久,因此新冠肺炎疫情常在秋冬季反弹。虽然我国疫情防控体系较为完善,国民配合度也较高,但还是会有地区出现反弹情况。就目前国内而言,现有本土病例已破千,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另外,其他类型的呼吸道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也都是儿童冬季常见的疾病,在疫情防控的同时也不能疏于对其他疾病的预防。
      (1)无论是何种传染病,接种疫苗都是最有效的防控手段。目前3~17岁儿童青少年接种的疫苗仅有灭活疫苗,包括国药中生北京所、武汉所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和科兴中维新冠病毒灭活疫苗,需接种2剂次,间隔3~8周。并且根据前期试验数据证明,孩子打疫苗有用,安全性也较好。另外,对于其他传染病,大部分也有相应的疫苗,如流感疫苗、水痘疫苗、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等。
      (2)儿童青少年应注重培养个人卫生意识,外出归来、饭前便后均要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避免用手直接触碰口、鼻、眼等部位;咳嗽时也要注重咳嗽礼仪,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不要对着他人咳嗽。
      (3)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与他人至少保持在1米的距离。
      (4)学会正确选择、佩戴与摘除口罩。戴口罩前需先净手,若口罩潮湿应立即更换,不可重复使用一次性口罩;用口罩时应盖住口鼻,不可漏出缝隙;摘取口罩时,不可触碰口罩正面,应从后方或耳方取下立即扔至垃圾桶内,并洗手。
      (5)房间应经常通风,包括居家的卧室、学校教室等。
      (6)学校应针对教室、卫生间、食堂等仔细清洁与消毒,包括日常中经常能接触的地方如门把手、水龙头、楼梯扶手等。
      2.消化道传染病防护
      冬季也是儿童消化道传染病的高发时段,包括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轮状病毒性肠炎等。所谓病从口入,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因此“口”处预防至关重要。
      (1)接种EV71疫苗可预防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可以预防轮状病毒性肠炎,但诺如病毒暂时没有疫苗。
      (2)个体加强卫生意识、保持手部良好卫生是预防消化道传染病有效的方法,饭前便后、加工制作食品前需使用肥皂/洗手液洗手。
      (3)家长准备食物时要正确烹饪,需将食品烧熟煮透,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4)注意饮食卫生,餐具需消毒,尽量减少带儿童外出就餐。
      (5)注意家庭卫生,室内需常通风,日常接触物品要经常清洗,衣被、玩具等也要勤换洗。
      3.非传染病防护
      除了传染性疾病,还需注意感冒、冻疮、口角炎等疾病,这些疾病在日常生活中可通过合理保暖、膳食、补水等进行预防。
       (1)温差过大也极易导致身体被病毒入侵,因空调等取暖设备的供应,导致室内外温差过大,儿童极易感冒。并且由于冬季室内通风时间短,容易滋生各种病毒细菌,在室内的时间越长,越容易患病。因此尽量让儿童外出活动,并且在白天活动时和晚上睡觉前15分钟开窗通风。
      (2)冬季寒冷干燥,儿童皮肤的水分散失也较多,皮脂腺分泌较少,皮肤容易出现干裂发痒的情况,要让儿童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并经常用热水洗脸,裸露皮肤需适涂擦儿童护肤霜。
      (3)合理膳食、科学锻炼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抵御寒冷环境的能力。
      二、冬季日常防护
      1.保暖措施
      (1)穿衣需合理,衣物随着温度的变化随时增减。当室外温度过低时,应添衣保暖,并做好头部、耳部、脖颈、手部等裸露处的保暖(如戴帽、围巾、手套等),以免冻伤和冻疮。值得注意的是,流汗后吹风很容易感冒,因此在活动前或进入有暖气的房间时应脱去外衣,活动出汗后要及时清洗并更换干净的衣物。
      (2)当室内温度显著提升时,空气会变得干燥,人体蒸发的水分相应会增多,所以当不能及时补水时,就会觉得口干舌燥甚至流鼻血,同时冬天为了保暖,很少会开窗通风,长时间空气不流通导致室内空气质量差,极易滋生细菌,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因此室内应控制适宜温度,不可过高,避免引起“暖气病”;当开暖气时,尽量使用加湿器控制室内湿度,也需在合理的时间段为居室通风。
      2.饮食规划
      (1)冬季室内暖气与气候干燥使儿童容易发生口干、鼻干和咽干等缺水症状,因此要及时补水,多吃富含水分的应季水果。
      (2)冬季应多吃富含蛋白的肉禽鱼蛋奶类食物和具有丰富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类食物,可以有效增强孩子的免疫力;因冬季寒冷,应适量增加一些高能量的食物。
      (3)儿童的脾胃稚嫩,所以在保证冬季一日三餐正常进食的情况下,应少吃油腻、不好消化的煎炸食品和减少零食、含糖饮料的摄入;不可暴饮暴食或吃生冷食物。
      3.户外运动
      (1)因气候寒冷,缩短了儿童户外活动的时间。但呼吸道长期不接受外界空气的刺激,得不到耐寒锻炼,接触病原体后,因对病原菌抵抗力差,很容易患病。相对应的户外活动可促进热量产生,调节新陈代谢,增强大脑皮层兴奋和体温调节功能,提高儿童御寒能力。所以,坚持让儿童多做户外活动,可增强儿童体质和免疫力。
      (2)户外阳光中的紫外线能杀灭人体表面的病毒和细菌,还可促进身体对钙、磷的吸收,增强抗病能力。此外,阳光也能提高红细胞的含氧量和增强皮肤的调温作用,以及增强神经系统的活动功能和儿童的体质。
      (3)适当的户外运动不仅可以改善儿童的健康状况,对于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防控也起着决定作用。有许多研究证明,户外活动可以减缓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发展。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