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好问是儿童的天性。好奇是人的探索精神的体现,是人类一切发现、发明和创造活动的精神动力。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在小时候就是一个特别好奇的儿童。有一天,他看到老母鸡蹲在窝里孵蛋,他很好奇,就去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告诉他:“母鸡在孵小鸡”。到了吃饭的时候,爱迪生不见了。全家人到处去找,最后发现他蹲在邻居的鸡窝里。妈妈问他在干什么,他一本正经地说:“我在孵小鸡”。正是由于爱迪生从小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刻苦学习钻研的精神,才成长为大发明家。
孩子缺乏好奇心的原因有:
1.家长溺爱孩子,对孩子的任何事情都要包办代替,使得孩子养成了惰性,懒得动手、动脑。
2.家长对孩子的约束太多,家长控制孩子的行为,不许孩子碰这碰那,生怕孩子把家里的东西弄坏,这样就会使得孩子在家中有一种不安全感,不敢动家里的东西,孩子就会变得胆小、怕事,好奇心也会因此而遭到扼杀。
3.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因缺乏交往技巧,无法得到同伴的认同,自尊心和自信心较弱。
怎样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呢?家长们可以参考以下办法:
1.放手让孩子去做事。
在孩子做事的过程中,有意识设置障碍,激发孩子探索的兴趣,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如请孩子为大家分发水果时,先用布将水果盖起来,让孩子用手摸摸是什么水果,鼓励孩子通过触觉判断出水果,引导孩子动脑思考,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家长还可以利用假日带孩子走进大自然,引导孩子关注大自然中新鲜事物,培养孩子的求知欲望。
2.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鼓励孩子自己动手探索玩具的玩法,即使孩子出现了“破坏”的行为,家长也要用宽容的心态,肯定孩子的探索、求知欲望。
3.教会孩子与同伴交往。
鼓励孩子与同伴多交往,教会孩子与同伴交往的方法,这样可以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指导孩子观察事物的发展变化。
孩子的好奇所指向的不是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是事物现象后面的规律和原理。而规律和原理一般不能用感觉直接感知,但可以由观察事物的发展变化而间接感知。因此,让孩子观察水怎样变成冰、冰怎样化为水、水怎样化作水蒸汽;观察春天的花开花落;观察小草慢慢地长大等等,可以调动孩子的记忆信息,促使大脑思考,产生问题,引起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