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教育中对幼儿进行关爱情感培养的对策

作者:   来源:网络转载   录入者:admin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15日

(一)创设安定、和谐的家庭生活环境

许多调查证明:家庭生活环境与氛围、生活秩序和稳固程度与子女的学习、品德发展状况呈正比。父母要用爱熏陶孩子的心灵,就应该多关心和尊重孩子,说话要温柔体贴,注意倾听孩子的感受,多与孩子进行情感的沟通交流,多给孩子讲互助友爱,善良战胜邪恶的童话故事,让浓浓的爱意渗透到家庭的每个角落,父母及家庭成员之间的语言要充满爱心,夫妻之间相互关爱,体贴,尊重和孝敬长辈,所有这些情感的沟通和交流是孩子爱心得以生根发芽的催化剂。幼儿只有生活在充满爱的家庭环境里才会感到安全、温暖,从而产生对家庭、亲人的依恋和敬爱之情,为幼儿关爱他人的体验与教育奠定基础。

(二)家长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好榜样示范

孩子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但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性。克鲁普斯卡娅说过:“家庭教育对父母来说首先是自我教育”,家长的自身形象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因素,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首先应是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切实将爱心付之于行动,主动关心帮助别人,孝敬长辈。作为家长要善于把握教育时机对孩子进行随机教育,促进孩子关爱情感及品质的形成。

(三)对孩子进行爱父母的教育

爱父母是幼儿关爱品质的基础,也是爱亲人、爱他人、爱祖国和爱民族的开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韩非子曾经说过“人之情性莫爱于父母”,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没有什么能超过父母子女之间感情的。如果幼儿从小就连自己的父母都不敬爱,更谈不上爱别人、爱祖国和民族。爱父母教育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转变观念,在爱孩子的同时要让孩子感受到这种爱

父母爱孩子是人之常情,但应该爱的恰如其分,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给予他的爱不只是靠口头上的表白“我是多么地爱你、关心你”,甚至在刚刚棍棒教育之后还说“我这一切都是为你好”,这样,孩子是不会信服的。父母应该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具体情景,让孩子知道父母是因为爱他才这么做的,父母给孩子的爱不应该只是单向的,而应该是双向的,多边的。避免让孩子形成父母爱我是应该的,是理所当然的思想和认识,有时候父母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爱孩子也是有一定原则和条件的,不是盲目的顺从与满足。

2、引导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凡事多为别人着想

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可以培养幼儿独立生活自理能力,发展幼儿的身体动作,有助于幼儿养成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和正确的劳动态度,并在做家务劳动的过程中体味父母为自己所付出的艰辛,学会凡事应多为别人着想。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教育其子叶至诚时就十分重视多为别人着想的教育:叶老让儿子给他一支笔时说:“递一样东西给人家,要想到人家接到手里方便不方便。一支笔,你把笔头递过去,人家还要把它倒转过来,倘若没有笔帽,还要弄得人家一手墨水,刀子、剪子这类东西更是如此,决不可拿刀口、刀尖对着人家,把人家的手戳破了呢?”,叶老在涉及到孩子和他人之间关系的事情,反复让孩子明白要时时、处处、事事学会换位思考,多为他人着想。

3、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介绍自己的工作,让孩子懂得父母工作的意义与价值

孩子呱呱落地,除了吃喝玩外,是任何事不操心的,并不懂得关爱他人,父母应以适当的方式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工作与劳动,让孩子懂得自己的幸福生活与父母的辛勤工作和劳动是分不开的。引导孩子尊敬父母,珍惜父母的劳动与成果,激发孩子对给自己带来幸福生活的父母产生感激之情。

(四)多种途径对幼儿进行关爱教育

1、 积极配合幼教机构,形成良好的家园互动

幼教机构的教育相对于家庭教育来说更系统、更科学、更完善。家长应该主动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做到家园教育协调、一致。如幼儿园最近的主题是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对幼儿进行分享教育。在家里,可以引导孩子学会把好吃的分给爷爷奶奶 ,爸爸妈妈。当给孩子做好吃的时候,让孩子学会给每个人盛一份,当碰到高兴的事时,要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愉快,与家人一同分享这份快乐。也可以鼓励孩子把心爱的玩具、好看的图书带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等,并对孩子的这种行为要进行及时的强化和表扬。使孩子的分享意识和行为在家里得以延伸、巩固和运用。

2、利用各种实践活动帮助幼儿体验关爱情感

鼓励幼儿多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各种“献爱心”的公益活动。父母应该多给孩子介绍“希望工程助学行动”、“献爱心助人为乐”的事迹。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孩子主动拿出自己的零花钱,捐给需要帮助的人,从中感受到帮助他人也可以给自己带来快乐。

3、巧用童话、故事、儿歌、游戏等对幼儿进行关爱教育

幼儿往往想象力丰富,好动、好玩、好模仿、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家长可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选择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故事和游戏,如“小企鹅”、“孔融让梨”等,让幼儿在这些具体、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和游戏活动中得到启发,养成谦让、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

幼儿期是关爱情感教育的重要时期,家长要树立科学的育儿观,用自己的情绪、情感来感染幼儿,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关爱情感的培养。久而久之,经常受到影响的幼儿就易形成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良好的关爱品质。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