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春风暖,平湖实幼玉蓉分园的廊架紫藤如期盛放。一串串淡紫色的花穗垂落如瀑,微风拂过,清香浮动,引得孩子们纷纷驻足惊叹。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亲近自然,乐于探究”的目标,教师们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开展了“紫藤花探索之旅”,让孩子们在花香中感受自然之美,在亲身体验中建构认知经验。
“老师,紫藤花好像小蝴蝶的翅膀!”晨间活动时,孩子们围坐在紫藤架下,仰着小脸观察垂落的花串。教师轻声引导:“数一数花瓣有几片?闻一闻是什么味道?”孩子们小心翼翼地触摸柔软的花瓣,有的发现花心藏着蜜露,有的注意到地上散落的紫色花瓣像铺了地毯。教师准备了放大镜、透明测量尺和简易温湿度计,鼓励孩子们分组探究。孩子们用稚嫩的笔触记录花苞形态、测量藤蔓生长速度,在观察本上留下紫藤的“成长密码”。
美工区内,孩子们用多种方式留存紫藤之美:水彩晕染出朦胧花影,黏土捏制立体花穗,拓印画再现藤蔓缠绕的线条。孩子们将收集的落花粘贴成集体画作,教师适时渗透数学认知:“这片花瓣大,那片小,我们来排排队吧!”自然材料与艺术创作的结合,美育在指尖自然发生。
“紫藤花可以吃吗?”面对孩子的突发奇想,教师们没有直接否定,而是播放了植物学家的科普视频,引导讨论:“为什么公园植物要喷洒药剂?”随后开展的“可食用花卉辨认”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了查看食品安全标志、区分观赏与食用植物的重要常识。
这场始于花开的探索,远不止于认知紫藤。孩子们在观察中培养专注力,在艺术创作中激发想象力,在提问讨论中锻炼思辨能力。幼儿园的每一株植物都是活教材,我们要做的,就是和孩子一起发现、探索、成长。如今,紫藤花下仍常有小小身影忙碌——有的为藤蔓测量“身高”,有的用落花拼贴故事,这场与春天的对话,还在继续……
撰写:吕燕芳
审核:徐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