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实幼:叙•课程百味 探•儿童本真

作者:魏丽娜   来源:   录入者: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年02月16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保育教育评估指南》精神,不断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改善教师教学行为,引发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上有新的突破,以切实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水平,推进幼儿园课程建设的优化与提升,我园开展了《叙•课程百味   探•儿童本真》“班级文化课程分享”评优活动。

同时,也为了促进教育信息化深入课堂教学,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老师们化身为“讲故事的人”,用PPT演示和MP4自动播放模式将一个个生动的“课程故事”娓娓道来……


班级风采•资源利用

玉蓉大三班、本部中四班《遇“稻”一粒米》

一到秋天,成片的稻田满目金黄。孩子们走进稻田,在田埂上奔跑跳跃、在水稻旁驻足停留,亲身感受水稻的美好,借助这一契机,中大班教师跟随孩子的兴趣与需要,展开了一系列水稻探究。通过收割、脱粒、晒谷、脱壳等活动真实劳作、真实体验,同时还有效利用了社会资源—宏凤年糕坊,在年糕坊奶奶的助力下,了解年糕的制作过程,品尝年糕的美味,让课程更自然灵动。

玉蓉小2班《“剥”趣无穷》

一次剥东西的尝试,老师关注孩子的经验,尊重孩子的学习方式,生成了一个妙趣横生的“剥剥活动”。利用园内资源和家长资源,寻找、收集可以剥的东西,在一次次探究中尝试“剥”的方法,锻炼“剥”的能力。最后开展了“我来帮您剥一剥”亲子活动,将课程的落脚点回归生活,同时也增进了亲子关系。


班级风采•户外运动

本部中三班《“滑梯轨道”项目书》

教师从幼儿的游戏出发,及时把握幼儿学习的生长点,通过引导和建构新的游戏,促进幼儿不断地学习与发展。随着“滑梯轨道”项目从“一期工程:山坡上的轨道”到“二期工程:平地上的轨道”的一步步深入,幼儿探究欲望增强,探索能力提升,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了合作精神,变得更加专注。

本部中一班《骑乐无穷》

从一开始幼儿较为单一的骑车活动,到确定规则、制造情境、增添障碍等,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而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始终是孩子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人,在一次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每个孩子都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衍生出了新的经验,让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


班级风采•幼小衔接

本部大二班《改头换面的“体育室”》

作为大班小朋友,收纳整理是一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体育器材室里的器材是孩子们每天运动、游戏都会接触的。通过对器材室里发现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孩子们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整理经验,以及观察大人的整理过程,想到了不少整理器材室的好办法。

本部中二班《“柜”在坚持》

抓住幼儿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让幼儿成为自我服务的主人。针对柜子的杂乱无章、经常找不到东西、拿东西时总有其他物品掉落……的现象,和孩子一起就整理柜子展开讨论,在一次次的主动尝试中发现问题、寻找对策、学习收纳,增强了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意识。

本部小四班《“衣”起较量》

从小班孩子午睡起床穿衣服的问题和需要出发,小四班与“穿衣服”进行了一番不甘示弱的较量:深入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共同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一起将孩子们提出的想法付诸实践,并在实践中摸索出最适宜、最有效的方法。在这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穿衣服、叠衣服等自我服务的方法,更习得了在问题情境中不断思考、尝试与调整的思辨能力。

分享结束后,胡婷副园长就17个课程故事从关键要素上进行了点评。班本课程分享只有基于儿童兴趣,始于儿童经验,源于儿童能力,才能让每一个故事精彩纷呈。让我们用专业的智慧和力量把握教育契机,在追随幼儿兴趣的同时思考与筛选探究内容的适宜性和多元性,以及在探究的过程中思考如何支持幼儿进行深度学习,让我们的教育回到最原始起点,让故事真正成为儿童有效成长的载体。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